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21年5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武汉人,多的是聪明,缺的是“傻气”

魏剑美 文字客老魏 2021-02-18


对武汉和武汉人,我一直有话想说,如鲠在喉。

 

但一场疾病,让它突然成为了舆论中心,长期闷在心里的话反而不便说出来了。忍了又忍,终于还是没忍住,因为潜意识里,我总隐隐觉得武汉这座城市与这场不期而遇的疾病,有着某些不可名状的关联。

 

权且写下来,聊做这次事件的一个微不足道的“旁观者言”。


 

 

首先必须声明,对于武汉人的印象仅仅是从我个体感受出发的,既不完整,也不一定有代表性。更何况,以地域进行整体评价也即所谓的“标签化”,肯定是不科学的,

 

但也不能不承认,每个标签的背后,或多或少都有着某些共性的东西。姑妄言之,也姑妄听之吧。想来以“大武汉”自诩的人们,也是愿意兼听则明的罢。

 

我第一次与武汉和武汉人发生关联,是1992年年底。当时还是大二学生的我第一次出远门,去北京领一个什么文学奖。返回时经过汉口,那时候的绿皮火车停车时间一般都还比较长。我便忍不住下车亲近亲近黄鹤楼所在的这片土地。

 

下车后,我学其他人从车厢底下钻过去,因为对面有家小商店。谁知道刚从车厢下冒出头,就被一个穿铁路制服的给逮住了,他说你这行为太不安全,得罚款。我觉得他说得在理,老老实实认罚。但随即想到一个问题:“等会我该怎么过去呢?”制服微微一笑,说:“你不晓得又钻过去!”

 

这事挺搞笑的,但仔细想想却又不能不佩服这个武汉制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。倘若是个认死理的人,非要我绕过那老长老长一眼望不到边的火车,岂不让我眼睁睁错过回程?

 

后来与多个武汉人打交道的过程中,我总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人,他因为我钻火车而罚我的款,罚完又允许我再钻回去。铁路管理的规定,在他这里实现了利益的转化,而又能让被罚的人生出意外的欢喜之心,如此666的操作,还真不能不让人佩服。

 


几年后,在某杂志任职的我,陪同三位领导去武汉几家杂志社考察学习。武汉杂志办得好是公认的。从家庭生活、情感婚恋到通俗文学,都有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品牌杂志。武汉人头脑灵泛,确实不是浪得虚名。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湖北人杂志办得好,但为其打工的来自五湖四海,尤以湖南人最多。但湖南本土,却又几乎办不出一家好刊物。

 

长沙岳麓书院门口有副对联:“惟楚有才,于斯为盛。”颇让湖南人沾沾自喜,但却为外地人所愤愤不平。其实这里的“惟”不过是个发语词,并非“唯一”“仅有”的意思。而且原文也并非表扬“楚人”,不过是说楚国那地方当权者有眼无珠,导致人才流失,所谓“楚才晋用”是也。



 

古时候的“楚”包括甚广,甚至刘邦项羽都算“楚国人”,所谓“楚虽三户,灭秦必楚”。但最主要的属地,一般认为是湖南湖北。这次事件中,有些湖南人喊出“共饮长江水,荆楚亦吾乡”的口号,感情固然充沛,但我总担心人家湖北人内心里未必看得起咱。道理很简单:“天上九头鸟,地下湖北佬”。湖北人向以聪明机智著称,而湖南人则“霸得蛮”而已,所谓“扎硬寨打死仗打掉牙齿和血吞”,这样一副蠢蛮形象,想要“九头鸟”高看一眼,只怕是有些一厢情愿。

 

那次在湖北期刊界的考察,果然大开眼界。我们考察的第一家杂志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一家大牛刊,一个矮个子精瘦男子非常友善地接待我们,看他那模样颇像个办公室主任之类的角色,但万万没想到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当家人。据说该刊就是他一手做起来的。

 

更加没想到的是,后来这个当家人出事了,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供出来一众女编辑的花花事儿。据其内部人士透露,有“十二钗”之说。

 

事情奇妙就奇妙在,这样一个干巴精瘦、其貌不扬的老头儿,居然可以无往而不胜,老中青通吃,嘻哈的,冷面的,浮浅的,深沉的,都不乏其人。诀窍何在?谁不知道媒体人士最不好惹,多少媒体老总羊肉没吃上,还惹一身臊。前些年风起云涌的“Me Too”运动,那运笔如刀的,多就是媒体人。

 

该当家人既能将一家系统内刊物办得风生水起、冠盖群雄,又能同时兼顾“后宫”建设,真正实现了刊物质量管理与“后宫佳丽”管理的双赢,并且从没闹出乱子来,恕我孤陋寡闻,期刊界还真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才。

 

其诀窍其实就在于独具匠心的制度设置,并由制度而衍生出的独特企业文化。该集团采用严酷的按上稿量发酬和报销差旅费的制度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只上了一半的量,差旅费就报一半。而一篇也没上,则一分也不报。

 

如此这般下来,一个编辑能不能上稿,上多少稿,不仅关系到具体的收益,更关系到存在感和荣誉度。所以该刊编辑为竞争上稿,相互开掐,彼此举报,不过“司空见惯寻常事”。在这样一个制度之下,对稿件拥有生杀大权的当家人,那可就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了。

 

现实生活中,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权有势又有钱的人,也往往在美女面前碰壁。但这是权势者自己托大造成的,假如他懂得进行一番换算,譬如投资拍电影,举办模特大赛,包装畅销书,引入复杂的员工考评体系,设立名目繁多的荣誉头衔,那些不为权势所动的清高冷美人们可就保不准不入其彀中……

 

话说该集团员工觉得最不可思议的,就是某养尊处优的女编辑,家境优越,其买瓶手霜的花销都要超出单位给的薪水,这样一个超凡脱俗、鼻孔朝天的女人,竟竟竟竟然也在当家人的群芳谱中!

 

单此一例,足见此人制度设置对于人心的影响之巨大。单独的一个人其实是不好对付的,但若将其放在一群人当中,自然而然就会彼此对抗和攀比,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强化了对于“主宰者”的敬服。所以孟德斯鸠在《波斯人信札》中一语道破天机:“对付一个女人很难,但若对付一群女人,那就容易多了。”

 

当然,客观地说,此人于期刊运营也是顶级高手,只是面对我们程门立雪般的虔诚求教,他玩得一手好太极,基本上就是态度客客气气,干货半点没有。犹记得当时全国各地都有期刊去学习、请假,该大佬前后照应、左右逢源,落得一片好名声,却也未见其他什么地方克隆成功一份新期刊。


易中天口里的“武汉人”与很多人印象中的相去甚远。

 

 

与牛刊大佬不同的是,另外一家机关刊物的老大那可就是大大咧咧的门外汉了。刚刚从下面地市机关干部任上调来主持刊物的他,大学学的是兽医,对此他丝毫不讳言,酒桌上对带我们去的老大掏心掏肺:“社长总编辑看什么稿子,稿子让副手去看就好。”

 

当时他的副手就在旁边陪我们喝酒,也是他刚刚作为“人才”引进的,他的大学同学,另外一个兽医。

 

这两个兽医据说后来混得都不错。虽然于业务方面,两个人都属于一望而知的门外汉,但聪明人永远懂得扬长避短。他们就从来不搞市场调研,不搞策划改版,不搞制度创新。因为既然上头选拔他做这个杂志的一把手,那就说明看好的不是他办杂志的才能。他只要安安心心做好稳定团结工作,升迁就是迟早的事情。

 

你看,不同的杂志,不同的当家人,蛇有蛇路,龟有龟路。所以武汉的龟蛇二山,其实是大有哲理的。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,都是错位的忙碌者。

 

武汉之行我们接触的第三个人是某出版社的编辑。晚上来宾馆陪我们打扑克,当时长沙流行的是“三打哈”,该人于是主随客便,临时学习“三打哈”,到最后打得我们三个湖南佬丢盔弃甲。临走他还不忘羞辱我们几句:“原来你们长沙人三打哈就是这个水平啊!”

 

对“九头鸟”的智商我们算是输得无话可说,三打哈三打哈,意思就是三个人打叫牌的那个哈宝,没想到我们三个自以为是的“老手”倒成了名副其实的哈宝。那次之后,我们三个人闷头闷脑了很久,不再敢说打牌的事情。

 

见的第四个武汉人是个“大仙”级别的媒体人。出场的派头大得不得了,听他介绍,武汉所有火爆的报刊都离不开他的指导。而只要他肯出招指教,我们湖南这家灰不溜秋的刊物立马就会火鸡变凤凰。

 

那时候我们的老大相当于创业之初的刘玄德,求贤若渴,当即诚邀“大仙”莅临长沙给全体编辑记者上课。“大仙”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,人家请自己上课报酬都是两万以上的起步价,我们老大打着哈哈说报酬大大的。

 

不数日,“大仙”飘然而来,携一年轻貌美的“女助理”。排场摆尽,噱头玩完,“大仙”终于亮出让我们刊物“迅速做到一百万册以上的绝招”,那就是办成“全球第一家独生子女刊物”。

 

这这这叫什么绝招?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用王思聪的话来说,这样的所谓策划方案真叫R了狗了。见一众人马要不假装解其奥妙地点头,要不顾左右而言他,我此前关于期刊的所有常识顿时轰然倒塌。

 

我至今对这个“大仙”佩服得五体投地,这样一个完全外行的策划方案,居然可以让一群老期刊人不敢出声质疑,并最终赢得掌门人的全力支持。所以,再读《皇帝的新装》我就丝毫不觉得是一篇童话,至于后来王林大师之类的人物横空出世,受尽政要明星的追捧,也就丝毫不足为怪了。

 

真正的高人,有本事让人们将蚂蚁认作大象、将蚯蚓当成恐龙,这个来自武汉的报刊界神棍,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。

 

事后,我常常反思:如果一个长沙神棍去武汉讲学,无论是那个牛刊大佬,还是兽医社长,只怕都要将其送往脑科医院去的罢?

 

湖北人的“神”与湖南人的“憨”,由此也可见一斑。

 

 

随着对武汉了解的增多,这才知道在武汉火车站坐的士,如果路程不够远的话,一定不能如实说,先上车要紧。坐摩的(他们叫麻木)的话,一个司机开了价,你想换一个的话,只会一个比一个高。

 

在武汉的商店,基本上买不到外地的品牌。烟只能买“黄鹤楼”,矿泉水只能买“康师傅”。也正因此,我现在都本能地抵制武汉产品,没有别的意思,就是想找一个平衡。

 

也是因为这个原因,我特别喜欢长沙和成都,因为它们都是非常世俗,非常无所谓的城市。譬如“芙蓉王”“和天下”是长沙本地的香烟品牌,口碑也很不错,但随便你去大小烟摊,全国各地的品牌一应俱全。这份大气,让我这个从不抽烟的长沙市民都甚感欣慰。

 

在长沙,你几乎感觉不到“精致”和“灵泛”带来的压力。街巷里弄,人们的“坏”也好,“俗”也罢,几乎都是写在脸上的。有湖北人在长沙媒体厮混多年,后去武汉,不多久便落荒而逃。用他的话说,有些人你也说不出他不好在哪了,但就是让人感觉“不对付”。而在长沙,和一班兄弟们喝酒吹牛吃宵夜,“浪”得可以不设防。

 

先后有两个“弄剧本的”武汉人找我谈过业务,那热情友好的劲头确实让人备受感染。但云遮雾罩地交流了几番,我始终不清楚他们能给的报酬是什么,两次都是不了了之。其中一个人送给我做见面礼的两条烟让我丢尽了脸,因为我转送给他人,后来听说好多枝都是空的。

 

 

最能体现一座城市性格的是战争。这方面,武汉和长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脾性。

 

据说武汉的崛起是因为蒙古,因为在荆州吃了苦头,蒙古骑兵一怒之下拆了荆州,将武汉列为江汉平原的核心,所谓“九省通衢”的地位就此奠定。四通八达的“通衢”聚集的必然是精明过人的生意人。

 

生意人最怕的当然是打仗,所以战争一来,一哄而散。甚至战事未开,人心先乱。而湖南是个千年不变的农民性格,也无见识,也不变通,就跟你死磕。所以曾国藩招兵,商贾子弟是不要的。

 

太平天国大军进攻长沙,首遭败绩,不仅没有攻下,还损失了西王萧朝贵。整个太平天国时期,一次也没能攻下长沙。反观兵强马壮、实力远远高于长沙的武汉,却三度被太平军攻克武昌,四次被占领汉阳、汉口。太平天国从南能攻破,从东亦能攻破;从水路能破城,从陆路亦能破城。

 

后来的几次武昌保卫战,也是得益于湘军才得以瓦全。正虑于此,朝廷不得不一再任用湖南人做湖北巡抚。


“扎硬寨打死仗”的湘军,其头领一个个看上去木讷倔强,无通变之机灵。

 

至于抗日战争就更不用说了,武汉作为临时陪都,几乎倾尽全国之力,投入兵员110余万,最后只能说是惨败收场。而三次长沙保卫战,却让日寇没有占到半分便宜。尤其是第三次长沙会战,寸土寸血的抗战,又尤其是湖南本土的杂牌军七十三军、七十军,几乎打光全部家底,“上自军官,下至马夫,无人投降,无人逃跑”。正是第三次长沙抗战的胜利,为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声誉,也让中在反法西斯联盟阵线中赢得了相当的地位。

 

整个抗日战争,湖南人之死伤与贡献,无可争议地名列第一。就连有一向口碑不佳的川军,也知耻而后勇,牺牲之勇毅,跃居第二。而与两省毗邻,且身处要冲的湖北,却远远没有可与两省相比的贡献与卓绝牺牲。

 

自然,会有人拿“武昌起义”来说事。但不要忘了,武昌起义的临时总指挥正是湖南人蒋翊武,后来任护理总司令的也是湖南人黄兴。

 

这个比较并不是要贬损武汉而抬高长沙,恰恰相反,战争中的倔强、霸蛮或许正是农耕文明的标志,是生产力落后的特征。商业文明背景之下,人们更善于趋利避害,也更工于得失计算。

 

问题在于,有些特殊的情况下,人类过于精致、精明、精当,过于自我保护,其实反而从整体上损害了自身的利益。曾经看过洞庭湖老鼠成群结队自杀式的冲击,这在高等的人类看来,无疑是愚蠢的,甚至是徒劳无益的。但正是这些低等动物不计利害得失的前仆后继,才为其种族的延续保留了生机与火种。

 

所以,才有“是进步让我们回退,是聪明让我们愚蠢”这样的感叹。

 

 

号称“大武汉”的这座城市,因为这次灾难,被文艺化地称为“英雄的城市”。但坦率地说,目前为止,它并没有表现出多少与“英雄”相对应的气质。从一开始的遮遮掩掩,到过程中的无序失范,到不断的甩锅大战,无不是“精致主义者”的败笔。

 

最具讽刺意味的是,武汉这座城市,所有曾经的荣光都有湖南人的身影,到如今,最大的无能之将居然也是湖南人。

 

如果说这次的武汉确有“英雄主义”的话,那恰恰是与印象中聪明、精明、精致、通达权变的“九头鸟”性格截然不同的那些人与事。

 

譬如,那个痛骂物资配送的武汉大嫂,那些高呼“假的假的都是假的”的居民,那些率先吹哨的人,那些发誓“老子到处说”的不屈者……

 

当然,还有那个坚持写日记的女人,她的名字人所共知。


流传最广,也最让荡气回肠的一句话。

 

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都有点鲁迅笔下“傻子”的特质。不顾利害得失,不苟且不畏缩,有倔强有坚持。

 

真心希望已经宅居了几个月的武汉人,自此能少几分精致,多几分粗粝。少几分左右逢源,多几分大巧若拙。

 

真心希望更多精致的现代人,长歌当哭之后,更多脾性与勇气,更能轻看个人得失,更敢逢山开路、大道直行。

 


“非常魏道”与“文字客老魏”,均为“怀侠肝义胆气魄,写痛快淋漓文章”的老魏的原创公众号,两个号内容不重复。篇篇原创。敬请新老朋友一并关注、收藏、推介。更多趣文,交相辉映。

 


往期精彩文章:

1.一个人的出名侮辱了三样东西:北大、哲学和博士!

2.脑子是个好东西,别再傻乎乎听这个那个的屁话了

3.围攻方方的人,仅仅因为“坏”吗?

4.骗子是如何被我玩残的

5.武松打狗(这才是原版正宗的爆款文章)

6.丐帮的硬核逻辑:誓死捍卫讨饭的幸福!

7.方方那么多名人朋友,居然卑怯到没一个站出来发声!

8.这个错别字连篇的农民工,写诗完爆作协副主席……

9.谣言止于智者?问题是有谁见过“智者”?

10.“国家一级作家”是个什么玩意儿?

11.钟锅仁珉丛次佔启莱嘹(新汉字时代,仓颉哭了)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